集结经典应用案例<br/>用户成功案例解读<br/>分享项目中的实践方案
A classic case
集结经典应用案例
用户成功案例解读
分享项目中的实践方案
09/13
September 13, 2024

MedeA案例151: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碳负载的钼催化剂中磷化物与载体的电子相互作用

1. 案例背景

碳支撑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最值得注意,因为它被视为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人们已经对对碳支撑金属催化剂(金属/碳催化剂)中的金属-支撑相互作用(MSI)进行了全面研究,其中电子金属-支撑相互作用(EMSI)和强金属-支撑相互作用(SMSI)的重要概念已经完全确立。近期,研究者在碳支撑的氧化物催化剂(氧化物/碳催化剂)中也发现了氧化物-支撑相互作用,但具有良好还原性的过渡金属磷化物却鲜有报道。在本项工作中,作者提出了电子磷化物-支撑相互作用(EPSI)的新概念,并通过使用氮磷共掺杂碳(NPC)支撑的磷化钼(MoP)作为模型催化剂(MoP@NPC)证实了这一概念。这种强EPSI不仅能使MoP在环境条件下稳定在低氧化态,还能调节其电子结构,从而降低含氧中间产物的解离能,提高氧化脱硫的催化活性。

 

2. 建模与计算方法

作者通过MedeA Environment中InfoMaticA数据库搜索MoP结构,采用Surface Builder功能创建MoP(001)表面;采用Molecule Builder功能创建氮磷共掺杂碳(NPC)结构。作者采用MedeA-VASP模块中GGA-PBE方法,对体系进行结构优化并分析能带结构、态密度、电荷密度等电子性质,计算过程考虑范德华作用力(DFT+D3);MoP晶胞优化截断能为520 eV,其余体系设置截断能为400 eV;结构优化K点2x2x1,电子性质K点4x4x1;电子收敛标准为10-5 eV/atom。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研究

作者以有机-无机杂化结构的钼基金属-有机框架(Mo-MOFs)为Mo前驱体制备了MoP@NPC复合材料,随后通过SEM、TEM、XRD等表征结构,见图1。从图1中可知:

(1)MoP@NPC呈现垂直排列的二维薄片构型(厚度约100 nm),并形成完全互连多孔结构;

(2)TEM图像中纳米级MoP紧密嵌入碳层(图1d);HRTEM中观察到NPC覆盖层与MoP晶体之间存在界面接触(图1e);

(3)XRD证实MoP@NPC中MoP晶体的随机取向和多晶特性(图1f, g);

(4)元素映射图表明,Mo、P、N和C在MoP@NPC复合材料中分布均匀(图1h-k)。综上说明成功制备MoP@NPC复合材料。


c88951428558c1628cf7ee585a4421f4.png 

图1 MoP@NPC合成及结构表征:(a) 合成示意图;(b, c) SEM图像;(d) TEM图像;(e) HRTEM图像;(f) XRD图像;(g) SAED图像;(h-k) 元素映像图


随后作者对MoP@NPC样品进行化学性能表征,见图2。从图中可知:MoP@NPC的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强度远高于MoP,说明MoP@NPC中低价Mo(Mo3+和Mo4+)含量高,说明NPC能显著降低MoP表面氧化,且存在强电子相互作用;XPS与拉曼光谱显示,MoP@NPC中Mo 3d峰移至正的位置(图2b)。上述结果表明电子从MoP向NPC转移,MoP与NPC之间存在强电子相互作用。MoP@NPC中MoP表面保持稳定,不易氧化,这与EMSI中金属-支撑相互作用概念相似,作者提出了氧化物/碳催化剂中的电子氧化物-支撑相互作用(EOSI)概念。


2c2e0574dd82b64f3c0e4083eb0b35ba.png 

图2 MoP@NPC样品表征:(a) EPR谱图;XPS光谱 (b) Mo 3d,(c, d) P 2p,(e) N 1s;(f) 拉曼光谱


3.2 理论研究

3.2.1 EPSI(电子磷-支撑相互作用)理论研究

作者采用MedeA VASP模块验证MoP@NPC中强的EPSI。通过理论计算发现:

(1)MoP@NPC中界面键能极负(-8.79 eV),表明MoP和NPC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

(2)MoP@NPC的平面静电位(图3a),MoP和NPC界面上有一个巨大的势阱,再次证明界面间有强的电子相互作用。

(3)电荷密度和Bader电荷(图3b)显示,NPC通过界面和化学键从MoP中捕获5.06个电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共同揭示了MoP和NPC之间存在界面化学键和强EPSI。


ec4da9bd93795dc633d16a98711cfd6c.png 

图3 (a) MoP@NPC结构及平均静电位;(b) MoP@NPC电荷密度图


3.2.2 MoP@NPC氧化脱硫(ODS)性能研究

以* OH为主导的ODS反应有两种活化机制:O-H或O-O键活化机制。作者通过理论计算研究H2O2活化机制。MoP@NPC上H2O2吸附构型有两种:Mo原子与O原子(Type I)或H原子(Type II)的配位(图4)。Type I中H2O2中O-O键被打断,从而在Mo位点表面形成了OH基团的吸附状态,这对* OH形成极为有利;Type II构型中H2O2的O-H键和O-O键被拉断,直接生成H2O。计算表明H2O2更有可能以Type I构型吸附在MoP表面。活性中间产物的解离是ODS反应过程中决定速率的一步。计算纯MoP和NoP@NPC上反应中间体* OH解离能,结果表明,* OH在MoP@NPC上解离能(3.94 eV)比MoP上解离能(5.20 eV)低。


caf194aa88c2eae2b969f76398fb3650.png 

图4 MoP@NPC吸附H2O2两种构型

为了深入理解请EPSI对MoP@NPC催化性能潜在影响。作者计算了参与ODS反应的表面Mo原子态密度(DOS),见图5。MoP@NPC中Mo的d带中心(-0.65 eV)比MoP的d带中心(-0.86 eV)更接近费米能级,表明NPC上MoP具有更高的内在活性。反应中间体* OH解离后,MoP的d带中心上升较大,而MoP@NPC仅轻微移动;表明Mo在解离过程中俘获了* OH的电子。比较发现MoP@NPC上* OH解离所需电子少,更有利于* OH解离和后续氧化。综上所述,强EPSI改变了MoP表面Mo原子电子结构,从而优化了反应中间产物* OH解吸行为,进一步激发了MoP@NPC在氧化噻吩方面的优异催化性能。


575c13bef4094d654731d43a4a1254ff.png 

图5 MoP@NPC及MoP吸附*OH的DOS

 

4. 总结与展望

本案例中,作者在MoP@NPC催化剂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强EPSI,它与强EMSI和EOSI的概念类似,强EPSI不仅使MoP稳定在低氧化态,还调节其电子结构,从而降低含氧中间产物的解离能,提高氧化脱硫催化活性。MoP@NPC对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高达100%,翻转频率(TOF)值为0.0027 s-1,是不含EPSI的MoP的33倍。这项工作为理解支撑催化剂中的界面相互作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为开发高性能支撑磷化物催化剂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DOI: 10.1021/acs.nanolett.3c03217

 

使用MedeA模块:

  • MedeA Environment

  • MedeA V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