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2、镧系元素掺杂、能带结构、态密度
1. 案例背景
镧系元素由于其特异的光学、电子和磁性引起学者广泛关注,特别是镧系元素的光学和磁性可通过掺杂传递到主体材料中。二维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s)中镧系元素掺杂有望成为设计特定光学、电学及光电特性候选材料。了解镧系掺杂剂与2D TMDs直接相互作用是需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中,作者对WS2中Ce掺杂剂和单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及理论证明Ce原子掺入WS2晶格的W位点,单层WS晶体场,有效地分裂Ce掺杂剂电子带轨道,分裂的电子带结合单层的空穴形成Ce-WS2激子
2. 建模与计算方法
作者通过MedeA Environment中InfoMaticA数据库搜索到WS2结构,采用Supercell Builder功能创建5x5x1超胞体系,之后用Substitution search功能生成WS2掺杂Ce体系(Ce-WS2),为避免相邻的周期性相互作用,层与层之间的真空距为20 Å。作者采用MedeA-VASP模块中GGA-PBE方法,开自旋极化,优化Ce-WS2体系,其中Ce f轨道加U,Ueff=5 eV,能量、力收敛标准分别为10−6 eV和10−2 eVÅ−1,随后计算能带结构、态密度等电子性质。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研究
作者通过PVD方法合成了Ce-WS2纳米片,随后采用Raman、XPS、STEM和EDS等方法测试合成的单层Ce-WS2纳米片。从图1b可知,Ce原子通过取代W原子进入WS2体系中,图1d EDS光谱中Ce相关峰的存在进一步证实Ce原子成功掺入;图1 e-g EDS元素图谱,显示Ce-WS2单层中W、S和Ce元素具体分布情况。
图1 (a) Ce-WS2单层HAADF STEM图像,Ce原子黄色圆圈;(b)放大(a)中红框区域;(c)沿着(b)中红色虚线对应的元素;(d) Ce-WS2单层EDS光谱;(e-g) Ce-WS2单层中相同区域EDS空间分布图
随后对原子结构进行STS光谱分析,见图2:
(1)图2a,红色圆圈所标记的缺陷是Ce取代W(即Cew);
(2)WS2-clean体系,STS光谱呈U形,其中平台代表带隙;而Cew体系(图中红色线)带隙中有4个缺陷态,见图2b,分别标记为A、B、C、D相对于费米能级分布≈0.76、0.70、0.40及-1.40 eV;
(3)单层Ce-WS2的导带最小值(CBM)位于布里渊区的Q点而不是K点(图2f),与纯单层WS2到导带最小值(CBM)相反,可能是由Ce掺杂剂引起的压缩应变导致。
图2 (a)在+3.0 V下,Ce-WS2单层STM图像;(b)洁净区和Cew收集的STS光谱;(c)DFT计算Ce-WS2 DOS图;(d)左:Cew实验STM图像,右:相同能量下Cew模拟STM图像;(e)沿(a)中标记黑色虚线箭头的STS等值图;(f)DFT计算Ce-WS2能带结构
3.2 理论研究
为更深分析Ce-WS2体系,作者通过MedeA Environment构建了Ce掺杂WS2单层结构,见图3,其中Ce掺杂在W位置;随后采用MedeA VASP模块优化体系并计算体系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1)从图4可知,Ce-f轨道对mid-gap states贡献占主导,Ce-d轨道贡献较少;
(2)实验表征图2b中缺陷态A、B、C、D与理论计算图4中PDOS相对应,且A、B和C主要来自Ce原子f轨道,D主要来自于W原子d轨道和S原子p轨道;
(3)图2f理论计算单层Ce-WS2的能带结构,缺陷态A、B和C由分裂的电子能带构成(与图4d相呼应)。结果表明,单层WS2的晶体场可以有效地分裂Ce原子f轨道的电子带,从而富集Ce-WS2的激子配合物。
图3优化后Ce掺杂WS2单层结构
图4 (a)未考虑SOC效应的单层Ce-WS2能带结构;(b-d)未考虑SOC效应下,Ce-WS2的S-p、W-d以及Ce-f和d轨道的PDOS曲线
4. 总结与展望
本案例中,作者对WS2中Ce掺杂剂和单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合理论证明Ce原子被掺入WS2晶格中W位点处,单层WS2晶体场能有效地分裂Ce掺杂剂的f轨道能级,分裂能级中的电子可与Ce掺杂WS2的价带最大值中的空穴结合,形成光学明亮的激子。这项工作意味着单层WS2晶体场可以有效地分裂镧系元素的能级,有利于应用到基于稀土掺杂TMD的光学、电子和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制造中。
参考文献:
DOI: 10.1002/adfm.202301533
使用MedeA模块:
MedeA Environment
MedeA V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