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NEWS
企业动态
智能信息化赋能的紧密合作伙伴
信息技术引导决策创新、大数据分析及管理模式的升级
09/30
September 30, 2024

Q&A回顾 | IVIVC的行业视角和案例分析

围绕IVIVC的背景和案例展开,为大家介绍了Phoenix IVIVC软件在新药研发中的实践和应用

2024年9月19日,源资科技主办的“IVIVC的行业视角和案例分析”线上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来自上海奥科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李嵘博士为大家带来“IVIVC的行业视角和案例分析”主题分享。讲座主要围绕IVIVC的背景和案例展开,为大家介绍了Phoenix IVIVC软件在新药研发中的实践和应用。现将讲座过程中的部分Q&A整理分享给大家!


Q&A答疑


Q1:IVIVC模型中关于外部验证的制剂选择,需要选择哪种溶出速率的制剂呢?有没有相关的要求?

A1:IVIVC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无论内部验证(internal validation)还是外部验证(external validation)必须保证各制剂溶出的机制一致,这个是前提要求;其次是根据与监管机构(FDA)交流的经验得知:可以选择快速溶出或缓慢溶出的制剂作为建模(内部验证)的制剂,中等速率溶出的制剂作为外部验证的制剂;当然也可以将三种不同溶出速率的制剂均作为内部验证的制剂,需要通过变化不同的组合来去验证模型的稳健性。


Q2:IVIVC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针对体内的PK数据,受试者的数量是否有具体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IVIVC模型和生物等效性(BE)研究的差异?

A2: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同样的经费做BE和IVIVC研究,BE试验的话如果制剂有变化可能还是需要去做对应的BE实验,但是构建IVIVC模型针对制剂的变化可能就不需要去做对应的BE实验,要考虑如何去分配;根据FDA的指导原则:6-36例受试者数量;个人经验来说6例会比较少,一般至少是12例受试者。


Q3:关于机制IVIVC模型和数学IVIVC模型之间的区别和应用方向的差异?

A3:传统的IVIVC模型即纯数学模型可以使用Phoenix IVIVC Toolkit进行构建,后期可以用于生物等效性豁免(Biowaiver);机制性IVIVC模型可以使用Simcyp Simulator来进行构建,根据前几年的经验目前是无法用于生物等效豁免(Biowaiver)。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机制性IVIVC模型可以将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性质、空腹和进食等添加到模型中构建一个整体的制剂和体内PK之间的一个关系,从而对制剂影响药物的吸收过程理解的更为深刻,但是数学IVIVC模型确无法得到具体的机制层面的影响。


Q4:IVIVC模型中的Correlation模型—Levy Plot(Fabs vs Fdiss)理想的样子是如何?

A4:最理想的状态即体外溶出百分比为40%,此时体内的吸收百分比也为40%,即一对一的关系,即图中的Unity Line,此时为理想的情形,一般很难实现。一般可能为曲线,另外由于吸收的延迟会导致体内的吸收会慢于体外的溶出。


Q5:相关性模型中如何设置Tscale和Tshift?

A5:IVIVC软件包提供了内置的不同相关性模型,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定义相关性模型,这样定义的模型可以更为复杂和灵活,满足更高的要求。模型建立好运行之后,模型拟合的参数结果可以在“Results”列表中进行查看。